当老小区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不期而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是怀旧与创新的交融, 还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2024年,一场关于老小区与年轻人的“碰撞”在成都高新区悄然上演。 年轻人的创意与激情为老旧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老小区的沉稳与底蕴也成为了年轻人心灵的栖息地。 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场“撞”出来的幸福火花。
在成都,有超过3000个城乡社区遍布各个街道,而在每个社区如今都活跃着一批参与社区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做“社区营造师”。作为社区里的新角色,他们用创意解决社区问题,重建居民与社区的链接。
【详情】
人类学家项飙曾指出,“邻居”正成为“消失的附近”。如今,社交网络变天涯为咫尺,我们心怀“诗与远方”,关注公共事件和宏大议题,却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好。 如何让“陌生人社区”重回“熟人社会”,重拾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温暖?是他们,那些活跃在社区里的热心人,立足社区、服务社区,重构关系、连接附近,为社区增强“邻聚力”。 如同历史学家王笛以茶馆为切入点,观察成都的公共空间和微观世界,今天,我们聚焦社区这一基层治理单元,推出系列报道“社区故事”,看成都高新区如何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以基层善治加码幸福民生。
【详情】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一首《成都》唱火了玉林,也让许多人对玉林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事实上,玉林不是一条路,而是一片由77条街道53个背街小巷组成的巨大街区。在这里,小朋友可以举办自己的流动画展,大朋友也可以在超过千万流量的社区市集崭露头角,连宠物都有一份专属的交友地图。然而,在2018年以前,玉林还只是一片拥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片区。是什么促成了它的变化呢?这要从一群年轻人的加入说起。
【详情】
去年,亚洲动物基金举办了“向它致镜”摄影大赛,把镜头的力量交给关注动物的普通人,希望所有与动物朋友们有所链接的人都能成为创作者,用影像向它们“致镜”。 8月1日,这场大赛的获奖作品组团来到了成都高新区芳华街。由亚洲动物基金、伴它地球、海浪公社联合主办的“街头猫狗摄影展”在这里举行。透过照片,万家灯火背后许多毛茸茸的温暖时刻一一呈现。
【详情】
对于成都人来说,读书如同吃饭喝茶,是生活日常。在这里,身体食粮与精神食粮并存——自去年9月起,一座座形态各异的书屋,在成都各大农贸市场林立,“菜市书屋”成为城市阅读空间的延伸和有益补充,融书香与“蔬香”,让阅读浸润日常烟火。 央视主持人敬一丹称,“这是离市民最近的书屋”;小朋友们留言道,“这是世上最好的书店”。2023年,“菜市书屋”更被成都市民投票推选为“成都市十大民生点赞项目”。
【详情】
建设与维护:成都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