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 返回首页

 

关怀孤寡十数年,敬老爱老好榜样。

 

对临邛街道喻坎村的孤寡老人们来说,除了党和政府,谁最让他们感到温暖,那答案一定是刘英孃孃。刘英,一位现年58岁土生土长的喻坎村民,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也是一个全村闻名的“热心肠”。十几年前开始,每逢过年过节,她都会登门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无论山高路远,也无论崎岖泥泞,她冬送棉被置年货,夏送清凉唠农忙,让老人们时刻感受到有人问候,被人记挂。考虑到困难老人身体健康和生活问题,刘英自己出钱为困难老人们分别购买了一份“老年人意外保险”,为他们的健康筑起围墙,让他们生活得到保障。问及坚持多年关心老人的原因,她总是说“大道理虽然我不懂,但尊老爱老我是知道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变老,他们过得不好我就看不下去。”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的关怀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特别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孤寡老人的生活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如今的刘英也年近花甲,但她依然坚持抽空去看望村里的老人们,陪他们谈天说地。虽然刘英总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她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但她给老人们带去陪伴,让他们独而不孤。为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刘英将当地100多老年人的文娱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不仅在五一、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组织文艺演出,而且还将书法、绘画、园艺等引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曾说过,“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 刘英正是敬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和宣传员,受其事迹影响,喻坎村民普遍孝敬尊重老人,主动帮助年长邻里,家庭老人赡养矛盾纠纷减少。

 

 

春风不言润桃李,广助学生圆学梦。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带着刘英一起参加了一个名为“真心公益”的贫困生助学公益活动,活动上刘英了解到募捐对象大多是突遭变故或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家里基本无法供孩子上学。目睹一个个真实又残酷的悲剧,刘英像是打翻了调味瓶,心中五味杂陈,说不出的难过,但一个念头也由此萌芽。晚上回到家,匆匆吃过晚饭的她便急忙与丈夫讲起了今天参加活动的所闻,并把想要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告诉了丈夫。丈夫一听连连应声说道:我赞成呀,这是做好事做善事,我支持你。

 

有了丈夫的支持,刘英第二天一大早就驱车找到“真心公益”的组织者,表示要为这些贫困家庭和孩子们捐款,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公益组织负责人本以为只是一次简单的爱心捐赠,却不料刘英是“从一算起——接二连三”,转眼几年过去,刘英已接连直接资助20多个孩子上学读书,更是成为公益组织的一员,与真心公益志愿者们一起到马湖火灾户慰问慷慨解囊,去天台学校送温暖。从此,无论刮风下雨,都阻挡不住刘英助困的脚步。两年来,刘英先后与孔明、临邛街道、西桥乡,桑园等镇乡的四名家庭困难的儿童形成结对帮扶,仅此一项便是每年上万元的爱心经费。她还将敬老爱老活动从喻坎村扩展到其它镇乡敬老院,资助善款上万元。

 

 

刘英的行为也深深地影响了周围的人,她的老公带动十几名同事先后加入邛崃真心公益助困服务中心志愿服务行列,极大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面对大家的赞誉,刘英嬢嬢谦虚的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这些孩子都能继续接受教育,在校园里生活成长,她已经无比的高兴与满足。受资助的孩子们都很刻苦努力的学习,其中大部分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就是对她最大的回报。

 

梁启超先生曾发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呼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国家的强大,民族的进步,与青少年息息相关。青少年若无法接受基本的教育,国家和民族就奢谈强大与进步。为了青少年的成长与进步,刘英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不顾高龄东奔西走,眼里关注的是贫困学生读书,心里寄托的是国家民族进步。

 

现年58岁的刘英表示还会一直将爱心传递下去,将希望散播下去,去照耀生活中有需要的人,去唤醒更多颗跳动的心。爱是与生俱来的,在血液里流动,在骨子里结晶;爱也是后天获得的,从身边人感化,在内心中发芽。它源源不断,有心而生,永不枯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