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良的父亲杨克兴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人,乡村里修桥铺路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的言行举止从小影响着杨兴良,这优良的品质,使得杨兴良拥有一颗大爱之心,热爱家乡,热爱人民。2017年,南宝山镇召开乡贤座谈会,杨兴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乘车回到家乡。在归乡的途中,呈现在杨兴良眼前的却是一条路面狭窄,坑坑洼洼的道路,眼前此景,让他联想到每逢阴雨天,这条道路将会变得泥泞难行,给南宝山镇川王村的平民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多年来困扰着乡亲们出行、农产品是不能及时销售出去等诸多问题,使他更加地坚信“路通,则民心通、产业旺、乡村兴”这一理念,也让他萌生了修建这条通村之路的想法。在杨兴良参加南宝山镇召开乡贤座谈会后,毫不犹豫地拿出310万元,用于扩建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将原计划修建3米宽的2.5公里村道扩宽到4.5米,将崎岖狭窄的道路进行翻修。这一条重修的通村之路,不仅提高了南宝山镇川王村的平民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满足感,而且使村与村之间的联系加强,有利于城乡一体发展化。这一条重修的通村之路,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发展,带动的是真正的脱贫致富。
回乡投资创业,联合各方资源,反哺家乡经济建设。作为优秀企业家,他心系家乡经济发展,回家乡投资创业,链接各方资源,引领优秀乡贤返乡创业,支持家乡经济建设。2018至2021年,杨兴良先生先后出资807万,整修川王路,2022年,川王路被评为四川省“最美农村路”;2022年,杨兴良先生出资480万元,整修鱼岩路,扩宽道路增加保护设施;2021年以来,杨兴良先生自行出资380万元,对老村委会进行了改造提升,为川王村村民打造活动中心,配备图书室、演艺厅、棋牌室、健身器材、篮球场、创客服务站、展示厅;杨兴良先生又持续投资,安装100多盏路灯,在川王村沿路配套修建了停车场、公厕、儿童乐园和村民公园;自2021年开始,杨兴良先生每年举办重阳宴,邀请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参加,给村内老人发放慰问金,80岁以上老人发放800元,90岁以上老人发放1000元,100岁以上老人发放10000元,2022年,还给川王村65岁以上村民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通过广西南宁总商会成都分会,动员商会成员到邛投资,助力家乡发展。2021年,依托南宝山境内1.5公里长茶马古道,修建民俗,发展相关产业,带动村民,通过生态种植、养殖,发展观光旅游,增加村民收入,“既保护了当地文化遗迹也为大家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去处”这是他心中朴素的愿望。
“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一点小事,我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未来我还要为邛崃的发展、为村上的发展多出点力”。从对家乡年轻人的关心到对家乡年长者的关爱,从通村之路到扶贫之助,从个人致富到群体致富,体现他对家乡人民深层次的爱。
对于家乡的挂念,离不开他父亲的谆谆教诲,正是这优良的家风,让他养成多行善事的习惯,正是这优良的家风,让他怀有大爱之心。在杨兴良小时候,他的父亲常常给他讲述人民英雄舍身取义的英勇故事,以自己为乡村服务的行动来影响他,在他父亲言传身教下,“多行善事”也深深烙在他的内心。从2021年2月份向四川邛崃慈善总会捐赠5万元,到2022年2月份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红十字会捐赠5万元,再到2022年9月份向四川省邛崃市总商会捐赠10万元。点滴善行汇成大爱,他不仅身体力行关注慈善,同时用他的力量感召身边的人,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承担应有的责任。他认为金融与慈善是人生轨道上同行的列车,他将慈善作为他的第二事业,以低姿态,高热情来履行社会责任,他把慈善看做一种人生态度,他希望能让更多人支持、参与慈善,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让社会更加和谐,充满正能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对杨兴良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一个人没有能力的时候,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一个人有能力的时候,就要尽量帮助别人,他认为,公益慈善事业能给予他幸福感。从对家乡人民的关爱到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再到承担社会责任,每一次的升华,都展现杨兴良对家乡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乐善有恒,大爱无疆。杨兴良从人生的第一桶金到事业蒸蒸日上,闯过了一个又一个急流险滩,却始终坚守初心,最终回馈给社会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