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传出好家风 文明之花别样红

杨建家庭尊老爱幼、重教兴文,举家支持办国学课堂“仙阁书院”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弘扬国学。在其家庭的带动下仙阁村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群众纷纷点赞。杨建家庭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省“文明家庭”。

1597

点赞

为社会发展、和谐稳定贡献家庭力量

杨琴建立起了“企业爱心基金”帮扶平台,已为300个家庭帮扶资金超过200余万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技能型人才,目前企业拥有四川工匠1名,成都工匠8名,成都“职工创客明星”11名,香城工匠34名。

1884

点赞

谨遵家训爱国爱家 言传身教相亲相爱

庞玉康家庭谨遵“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规家训。庞玉康为了事业从凉山州来到大弯中学工作,坚守教学一线近40年,为成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庞玉康和妻子分居两地近30年,妻子用“宽以待人”的襟怀给了他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在凉山州工作到退休。

5427

点赞

用智慧彰显“蓉漂”巾帼“她”力量

段丽丽一家曾分别获得全国、四川省、成都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龙泉驿区女企业家联盟会长的段丽丽又多了个“身份”——“蓉漂”党员专家科技志愿者服务团物资筹备组组长。在战“疫”工作中,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领服务团成员,汇聚各方人才资源,组织募集物资,践行初心使命,凝聚起同舟共济战疫情的强大力量。

2100

点赞

25年深情守护植物人丈夫 她用乐观坚强重塑温暖之家

罗素英,温江天府街道梓潼社区居民。25年前家中突遭变故,面对逆境和磨难,她眼神始终温柔而充满力量,这位平凡女性用实际行动对后辈言传身教。2019年,罗素英被温江区评为“好婆婆”,被梓潼社区评为“好邻居”、“好媳妇”,其家庭被评为“最美家庭”。

4251

点赞

忠党爱国情深 孝德治家久远

卢廷俊的家庭是一个有着40人的幸福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几代人秉持传统家风,十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大家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助力社会和谐,悉心传承家庭美德。这个大家庭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文明家庭”。

6879

点赞

3代7人扎根山村 坚守讲台70年

天台山镇的太和九年制学校,辐射周边5个行政村。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吴松一家人教过的学生。吴松是天台山镇太和九年制学校的一位教师,也是吴家的第三代乡村教师。他们一家三代七口人,薪火相传,坚守三尺讲台七十余载,用知识、坚守和奋斗把一辈又一辈的山村孩子送出了大山。

6441

点赞

救死扶伤父女医德传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派出多个医疗队前往湖北支援,简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聂姜就是其中一名。她也是支援武汉市武昌医院ICU病房医护人员中年龄最大的护士。她凭着一股敢打敢拼的劲头,很快熟悉了ICU病区作业。

5941

点赞

幸福港湾中的“严”管厚爱

庞玉康是青白江区大弯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坚守三尺讲台近40年,培养出了很多优秀学生。与妻子分居两地30年,他把“严”字贯穿到家庭教育中,如今,大女儿庞达奔走南美等多个国家城市宣传中国文化,小女儿庞逍曾是四川体操队主力战将,现在是中国杂技团的高空编舞指导。四名家庭成员由彝汉两个民族构成,足迹遍布省内外、国内外。

2667

点赞

抗疫一线里的“家庭档”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有一个特别的村落——“幸福村”,这里的村民,是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心智障碍的特殊儿童。从4个孩子到100余个孩子,从2017年以来,“幸福村”成为了龙泉驿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守望幸福的落脚点。孩子们在这里“上课”,学习新的技能,学习与人相处、融入社会,家长们则在这里相互交流、相互抚慰。

2545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