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义忠
事迹介绍:
雷义忠,女,党员,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家住东府街21号的雷义忠,就是这样一个在我们身边,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雷义忠和丈夫汪成银已相伴走过40年,他们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使他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雷义忠夫妇对待老人的共同态度,而他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汉仪,有着最朴实的体悟。雷义忠的婆婆很早就去世了,公公一个人把汪成银带大,非常辛苦。雷义忠结婚后为了照顾公公,搬到了东府街21号和公公同住,雷义忠和丈夫耐心的陪伴老人,承担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她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撑起一片晴朗的天。1992年,公公不幸患上偏瘫,无法自理,雷义忠夫妇不但要照顾他们才十岁的儿子,还担起了照顾公公的重担。每天雷义忠夫妇给儿子安排好,就给公公喂饭、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这一照顾就直到公公去世。
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家人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雷义忠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子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父母的恩爱是给儿子最好的礼物。雷义忠夫妇从小教育孩子要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2000年,儿子顺利考上了大学。
雷义忠的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整个院子只有十户人家这些年来,雷义忠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雷义忠同时是议事会成员、居民代表和党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她认真负责,尽职尽责。经常在院子内帮忙整理乱停乱放的物品,在门卫清扫卫生忙不过来时,她没有二话,拿起扫把就工作,她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支持社区工作。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雷义忠积极配合社区工作,挨家挨户排查居住人员,了解外出人员情况,叮嘱居民一定要做好防护,发现返蓉居民立即向社区报告,天府健康通推出后,为方便院子居民出入,雷义忠立马向邻居宣传。
2011年雷义忠的丈夫汪成银也患上了偏瘫,卧床不起。而这个时候,唯一的儿子被公司派到日本工作三年,这三年里,雷义忠一个人给予了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有时一忙就是两个多小时,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由于长时间卧床不起,汪成银的身上生了褥疮,雷义忠就尽可能多地为他翻身、擦洗。为防止丈夫肌肉萎缩,雷义忠每天都会为丈夫按摩。一到饭点,雷义忠把饭做好后,总是先喂丈夫吃饭,等丈夫吃完,再自己吃。天气好的时候,雷义忠会用轮椅推着丈夫到府南河边走走,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雷义忠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居民公约,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雷义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以党员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好党员的表率作用。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雷义忠夫妇就是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