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青华家庭

 

 榜样的力量

 

作者:兰静

 

         在没见到彭青华老人前,我把88岁的她想象成一位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老人了。出乎我的意料,面前的彭青华看着就像80岁左右的人,精神矍铄,步态稳健,浑身透着和睦幸福家庭滋养出来的气定神闲和岁月静好。在与我的交谈中,口齿清楚,思路清晰。    

       早年的彭清华其实很苦。刚结婚不久,就全力支持丈夫高明新响应党的号召当兵入伍。1959年在盐边剿匪中高明新壮烈牺牲。那时候,儿子高尚松才几岁,腹中还有尚未出世的女儿。女儿还未来得及看到亲生父亲便成了“遗腹女”,这对于英雄,英雄的妻子和女儿是多么大的遗憾。

        丈夫牺牲时,彭青华才二十多岁。悲痛欲绝的她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并没有选择再嫁,而是用女人孱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和婆婆一起,两个女人共同撑起风雨中失去顶梁柱摇摇欲坠的家。女子本弱,为母则刚,靠着政府补助的抚恤金把一对儿女拉扯成人。在这艰难的过程中,彭青华没向政府开口叫过一声苦,她说那国家其实也很困难。只是有一年家里火烧房子了,才写过一次困难申请,民政局补助60元,由此挺过难关。彭青华说丈夫是为了免除国家匪患牺牲的,这是我和儿女的自豪,我要把丈夫留给我和儿女的听党话,跟党走,忠诚人民的红色家风传承下去,国家好,我们的家庭才能好。

        那些年,彭青华忙碌的身影一直都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她参加过武装队,当过妇女干部,乡人民代表,荣获无数的荣誉证书和勋章,直到年老体衰才卸下肩上的重任。

        家庭建设方面,彭青华常常教导儿女,一个家庭个人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的和睦和幸福。儿子高尚松高中毕业当兵三年,转业后被推荐到成都科技大学读机械制造。如按国家分配,会分到大城市一个很好的单位,令多少人艳羡。为了不让操劳一生的母亲晚年感到孤独,也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他选择了离家近而专业并不对口的都江堰水泥厂上班。儿子和儿媳对彭青华很好,儿媳到高家四十年了,与婆婆脸都没红过一次。如今四代人四个姓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从来没有吵过架。彭青华说:现在的日子这么好,不缺吃不缺穿,只要针过,线过,吵什么嘛?这朴素的话语,透着一位饱经磨难的老人的豁达和智慧,这也正是彭青华一家四世同堂和睦幸福的奠基石。

        在导江社区三组提起彭青华一家,无不竖起大拇指。让人赞叹不已的并不是他们富足的物质生活,而是一家人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刻进了家风传承的血脉里。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这些人性深处的美好品格无不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高尚松总是说我父亲把生命都献给了党和人民,母亲在党的关怀下把我兄妹两人养育成人,如今我们有能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在抗震救灾,抗击新冠疫情中总能看见他们一家忙前忙后的身影。

        现今的乡村,人们早就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没事打麻将是川人最好的消遣时间的方式,而彭青华全家却与绝缘。我很好奇他们一天是怎样打发时间的,彭青华说尽量帮儿子儿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在田里帮着栽点菜,除点草,没事的时候就在田间小道走走路,乡村田野空气清新,老胳膊老腿也需要活动活动。儿子高尚松是个归隐乡村的文化人,仍保持一个农村人的底色,田间就是他的主战场。退林还耕后,种粮栽菜,为建设都江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筑牢农业的“底盘”还在发挥自己的余热。儿媳刘君华平时帮高尚松在田间忙活,遇到聚源赶集时候就出摊卖小百货。“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一家人的日子被勤劳的双手经营得红红火火。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啊,一个家庭要想幸福需要很多人的努力;而一个家庭的不幸,只需要一个人去破坏就行了。

          彭青华无疑是这个人人称赞的和睦幸福家庭的凝聚力,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其家庭成员传递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忠诚责任”的家庭美德,成为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精神文明榜样,并将这榜样的力量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主办: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都江堰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地址:都江堰市幸福大道215号  建设与维护:成都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