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元:八旬老人施惠村民十余载,获赞无数

          

        人物介绍:王学元,男,19377月生,中共党员,都江堰市玉堂街道红旗社区村民

  事迹简述:八旬老人王学元退休生活不无聊,甘当草根宣传员载,坚持办手抄报已超300期,字数30万字,帮助村民认字和了解国家大事。为感党恩,王学元坚持在小院升挂国旗四载,风雨中从未间断此外,他还拿出退休金给困难邻居看病买药,照顾五保户并为其养老送终,炎炎夏日帮助受伤村民抢收稻谷……从军生涯数次立功,助部队躲过重大损失,却看淡名利,从未提起。王学元退而不休,积善成德,施慧于民,以身作则,其心之所向皆是党和祖国。

事迹详述:

 

退休生活不无聊,义务宣传十四载

 

  在都江堰市玉堂街道红旗社区6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上空,高高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国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耀眼。院子的主人是85岁的老党员王学元和他的老伴郑玉英,王学元是一位退伍老兵,1957年入党,党龄已经65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党员。

  “孩子们,你们要把红军当年过草地的精神用在学习上,将来一定要为国家效力。中兴学校的小学生每隔一段时间便来到王爷爷的小院里,在鲜艳的红旗下听王爷爷讲述那艰难岁月里的故事。如今,年过八旬的王学元讲起红色年代的故事仍然是那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正如他当年写在本子上的那句话: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大爷自退休后,老年生活可谓一点都不单调爱读书看报,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经常跟周边群众谈论国家大事。后来他发现很多村民不认识字,于是他不仅自己看报,还在村口办起了手抄黑板报,当起了义务的草根宣传员。自地震后,王学元坚持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上选择一些关于国家大政方针和贴近民生的文章,用最接地气的朴实语言,最生动形象的手抄报向群众宣讲理论政策,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这乡村黑板报王大爷一办就是十四年,长则一周一次,短则三五天一次,从未间断,至今已300期,字数30万字。

纸上的铅字,被王学元写在了村口的黑板上,大家来到他的院子里拉家常的时候,他总是不自觉就跟人讲起了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大事从医疗保险政策到扶贫政策的解说,从百年党史到乡村振兴,王大爷像极了行走的百科全书,将一系列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传递给到群众。这样一来,村民都爱来他的小院里,听他讲,这里俨然成了当地百姓了解时事政治的一个窗口了。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院子里升挂国旗和办手抄报,王学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都江堰市受灾严重,党和国家集中力量来支援灾区。灾难没有把我们打倒,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我们依然生活得很好通过抗震救灾,强烈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担当为了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感激与热爱,王学元就开始自发在自家小院里升挂国旗和办理手抄报,这一坚持就是14年。王大爷被大家亲切称为党在基层的发言人,宣讲政策的大喇叭,退而不休,草根宣传员王大爷将党的声音传遍了红旗社区家家户户

 

耄耋之年不服老,施惠村民人人夸

 

王学元老人的心中不仅装了党和国家,还装着广大的群众,他不仅帮助同村的人认字识报,他还经常身体力行拿出退休金去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

退休后的王学元生活非常朴素,他有一辆非常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这自行车是他年轻时上班用的自行车,一骑就是几十年,坏了又修,修了又坏,就连踏板也是自己用木头代替的,一直舍不得花钱买辆新的。大家都说王学元真是太抠门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抠门的老人,却经常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帮困难的邻居买药。

村里有位王姓老人,家庭贫困肢体残疾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语言表达能力差,十多年前医保社保还没有惠及广大百姓,看病仍然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更别说对于这样一位残疾老人了王大爷在和大家的日常聊天中偶然得知这位老人的情况便经常到他家帮助他打扫卫生、煮饭,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主动拿出一部分自己的退休金给这位王姓老人买药。村民都说王学元,王学元却说:党和国家培养了我,给我发工资,我已经很幸福了,他(王姓老人)没有退休工资,还经常买药吃,已经很不幸了,我能够帮他一点是一点。就这样,王学元自己记不清楚帮了这位王姓老人垫付了多少医药费,从未向其索取什么

红旗社区党委书记王学祥直夸王学元是大家的道德楷模。他前几年,我们社区有一个五保户瘫痪在床,生活起居都没人照顾,可是王大爷不嫌脏、不怕累,自愿提出要尽可能地照顾他王大爷说:我退休了,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了,作为一名老党员就要发挥党的光与热,他的日常照顾就交给我王老头了!于是乎,王大爷每天天还没亮就骑着陪了他几十年的自行车出发了。买菜做饭,洗漱照顾无微不至,遇到五保户发烧生病啥的王大爷更是成宿地守在五保户身边,逢年过节王大爷还会特意陪他过过节唠唠嗑。这样的日子风雨无阻,王大爷偶尔有事去不了,也会委托家里人或者朋友去照顾他。因为一句简单的承诺,王大爷不嫌脏、不怕累,尽可能地照顾他,直到这个五保户去世王大爷也没有丝毫怨言

王学元二儿子王仕福手机里还保留着一段视频:炎炎烈日之下,时年80岁的王学元和年轻人一,在田地里卖力地收割稻谷。王仕福告诉我们这是2016年,社区精准扶贫户张怀林突遭车祸住院。当时正是收割季节,得知张怀林家没有劳力下地,老父亲就组织党员群众帮助他家抢收稻谷。庄稼收割不等人,一旦下雨大半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为了和时间赛跑,王大爷和年轻人比起来竟毫不逊色。高高挽起裤腿,将身子俯下,淹没在金黄的稻田里,烈日当头,王大爷手拿镰刀像是重出江湖的侠客,一把一把的稻谷,三两下就被放倒在田里摞起小山包。稻田里的大家流水线作业,在王大爷的带领下,成堆的稻谷用拌桶打磨,然后搬运晾晒。回想起这件事王仕福还感叹道:这辈子父亲教会了我们很多事,但父亲说得最多的还是要我们拥护党和国家,要我们日行善事,父亲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我们不仅自己要传承,同时也会将这种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儿女。

爱帮助人是村民们对王学元的最常见的评价。大家都评价说我们村真正的好人。说起王学元,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点赞王老头!

 

军旅生涯不平凡,数次立功无人晓

 

1956年,20还差点的王学元入伍到了徐州市,在国防空军某后勤部队当医务兵。当问及王学元当年的军旅生涯有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事迹时,老人很平静。他说:我们是后勤保障部队,我没有扛枪上过战场,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可言。别人的再次追问下,王学元才他当年立下过两次三等功和其他一些嘉奖。

试想,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物资匮乏,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极为重要。王学元在后勤保障平凡的岗位上仍然能获得两次三等功和数次嘉奖,功不可没。据老人回忆,当时他在徐州微山湖旁的养殖场工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几乎就要冲毁整个养殖场,王学元带领养殖场官兵和当地群众,不顾生命危险冒雨抢修养殖场。物资匮乏,连抢修的工具都是东拼西凑,很多人都是徒手上,更不要提雨衣了,王学元和其他人一起冒着大雨艰难地清理冲垮的墙砖,被浸湿的衣裤像有十斤重,一连十多个小时的抢修,洪水过后,养殖场保住了,部队避免了一场重大损失,王学元被授予三等功。

王学元非常朴实,也很低调,生活中从不把他的功绩拿来炫耀,以至于长期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三儿子王仕太都不知道他在部队还曾两次荣获三等功。王学元坦然这些成绩只是代表过去,而且都不算什么,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当他在讲述自己回地方工作的情况时,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1964年退伍,在镇上的兽防站工作了34年。在这些年中,王学元一心向党、坚守一方,为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发展默默奉献了一生。

在王学元的影响下,他的一个儿子也参军入伍,把青春奉献给了军营,20多年的军龄谱写了军人世家新的辉煌。

 

好人寄语:共产党员是没有期限的我只是红旗上的一点红,宣誓的时候就说的是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道德点评:王学元退而不休,积善成德,施慧于民,以身作则,其心之所向皆是党和祖国。他将自己的晚年生活奉献给党和群众,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弱者,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所在。

主办: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都江堰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地址:都江堰市幸福大道215号  建设与维护:成都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