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You成都(张建 摄)
读书有什么用?作家麦家曾解答:“读书有什么用,只有读书的人知道,不读书的人是不知道的。”
贯通历史、当下,放眼未来,成都极具开放性、包容性和发展性的城市文化,正加大“三城三都”的国际标识建设,努力提升城市文化沟通力和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传播力。吟一首诗,看一本小说,读一本好书...... 学习,是每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动力,而阅读,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日常。
今天这几位奋身致力于天府文化推广的文化人,深谙“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这一天府文化内核,其代表作有的是脍炙人口的诗歌,有的是赋予寓意的散文随笔,有的是承载着本地风土人情的小说,还有的是历史文化类优秀读物……人们通过阅读多种体裁的书籍,了解“天府之国”成都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对巴蜀文明、天府文化的产生、演变及传承、发展有着进一步的深刻了解,大大增强了天府人的文化自信与定力。本次“天府文化风尚人物评选活动”投票时间截至今晚12点,快来为他们拉拉票!
王国平:
诗歌《中华无恙》广为流传,
彰显天府文化的巨大感召力
推荐单位: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许多人这样评价王国平:“作为一个外地人,他对成都和天府文化的热爱不亚于地道的成都人。”而王国平自己也曾说:“我生于四川,长于四川,巴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基因早已深入血液。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是每一个四川人都应关注的事情。”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国平出版著作多部,并长期致力于天府文化的挖掘与弘扬,连续多年策划中国清明放水节、中国田园诗歌节;编选天府文化图书近20种;出版与天府文化有关图书7种,其中《南怀瑾的最后100天》曾连续5周蝉联当当网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冠军;《灵岩山传》被誉为中国版的《尼罗河传》;发起成立奎光书院、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搭建了天府文化展陈的立体平台,书写天府文化饱含的人文情怀。

2020年,王国平倡导恢复了蜀学重镇和天府文化高地——灵岩书院,这座书院由著名历史学家李源澄先生创建于1945年,是都江堰的文化地标之一,在被遗忘了近70年后于6年前被发掘出来。王国平还积极筹备恢复《灵岩学报》,发起创办天府文化载体《天府》杂志并任主编,发起创办《四川诗人》并任编委会副主任,担任《李冰学刊》编委,出版《四川历史名人读本》(合著),创作发表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传记《李调元:博古通今的巴蜀大才》,发表讨论成渝双城记的评论《一锅融巴蜀,双味变川渝》引起良好反响。如今,王国平选编出版的各类历史文献图书已经成为研究都江堰和天府文化、了解蜀地风土人情的重要工具书。

去年“抗疫”期间,王国平的诗歌《中华无恙》被山东、山西、河北、陕西、云南、四川等地20多位音乐人谱曲演唱,多达14个版本,在新华社、人民网及湖北等地展播,凝聚真情、传递力量,彰显了天府文化的巨大感召力。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四川日报》等报道了他的抗疫事迹和歌曲在全国广为传唱的相关情况,该歌曾参加“听见中国听见你”四川优秀歌曲展演和“颂歌百年”四川优秀歌曲展演,荣获四川省优秀战“疫”歌曲、四川省百家“推优”优秀作品奖(名列音乐类第一)。此外,在“天府文化云”新品发布会暨战略签约仪式上,他作为优秀天府文化传播者代表100家文化机构现场签约,新的一年将继续奋进在传承天府文化的事业中。
银莲:
做天府文化的诗歌使者,
谱写“诗歌之城”新诗篇
推荐单位: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宣传部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分别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留给“诗歌之城”成都的千古佳句。而如今的成都诗人又谱写了怎样的新诗篇?
生于中医世家、扎根于巴蜀文化厚土,成都市武侯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银莲是诗歌、散文、歌词、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多面手,也是中国诗歌文化传承传播活动的热心组织者。她曾应邀参加北京大学纪念中国新诗一百年活动,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诗意中国》节目《诗意成都》篇章录制。诗歌代表作《爱在成都》被大、中、小学及社会各界广为传诵,入选“2017年成都十佳诗篇”,诗歌传诵作品斩获四川电视台“诗歌之王”全国总决赛亚军、“中传花少”中学生语言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丰厚的生活积累,开阔的认知视野,30年不间断深入生活的创作实践,银莲的作品既用磅礴浩荡、贯通古今的文字展历史之文脉,又用细腻、纤巧、灵动的诗句表达对巴蜀文明的敬仰,对生活中每一处善与美的感激。
继2019年出版《爱在成都》之后,2020年银莲又一部着力于书写巴蜀文化的诗集《在月亮上醒来》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该书收录了女诗人银莲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120首。
成都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杨虎高度评价这部诗集,认为是2020年度成都文学创作的一个丰硕成果,是一部讴歌成都的重要作品。评论家认为,银莲的诗歌作品深度细腻的书写成都的历史和文化,彰显了一位诗人置身现实、拥抱生活的精神向度,可谓是天府文化的诗歌使者。
此外,她还担任2017—2020华语诗歌春晚成都分会场总导演,2020成都诗歌音乐季总策划,努力致力于成都“诗歌之城”的推广。
向仕才:
主笔《出入文殊院》彰显青羊文韵,
助力青羊文艺讲堂弘扬天府文化
推荐单位:中共成都市青羊区委宣传部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秉承了近3000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青羊区,在发展天府文化当中,更有责任地扮演起了“推广者”的角色。

作为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文学网主编、青羊区作协秘书长,向仕才近年来在各种报刊发表作品几十万字,主编数十套天府文化书籍。其中,他主笔的《出入文殊院》一书,分别从建筑、民俗、人文、宗教等方面,着力梳理文殊院及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这一有名的“都市禅林”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掘出深植于其中的精神传承和文化气质,展现了街区历史文化的神韵风采。他的文字,处处彰显青羊文韵,弘扬天府文化。
围绕“天府文化九进”,他助力举办44期“青羊文艺讲堂”,以“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为主题,陆续邀请了李致、何开四等44位名家大咖做客讲堂。通过搭建这一交流学习平台,累计服务基层百姓近3000人,让市民们充分感受青羊城市发展温度,普及天府文化知识,进一步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此外,他还助力建成“青羊区天府文化资源库”“青羊区文化艺术名家资源库”,搜集天府文化资源文字1000万、图片10000张、音视频1000条以上,完成资料汇编40本;并编辑出版“蜀韵天府文化书系”一套,共9本;还协助社科联建立“天府文化社区传播实践基地”和“青羊天府文化讲堂”,大力推进了天府文化的传承。
一位农村妇女的“逆袭”,
创作宣传天府文化
推荐单位:中共成都市蒲江县委宣传部
卢树盈,蒲江县甘溪镇箭塔村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2008年开始从事写作,以创作故事、影视剧本为主。通过10余年的艰苦学习,笔耕不辍,文学作品硕果累累。她著有网络小说《生死状元楼》《情意两相知》《伍小茂的新农村纪事》《乌木在下我在上》《茶马古魂》。出版长篇小说《重生》、电视情景剧《郭大熊的喜剧人生》、电影剧本《少女失踪案》、小品《我们结婚啦》《八张请帖》等。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卢树盈一直致力于乡土题材的创作,在《民间文学》《百家故事》《故事会》《山海经》等杂志发表作品几十万字,其作品分别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故事节一、二、三等奖。因其创作优秀、成为农民作家典范,2019年她被邀请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百花迎春”大联欢。
成名后的她积极支持家乡建设,返乡修建了“卢树盈乡村作家工作室”,旨在建设乡村创作基地,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作家,在箭塔村采风、创作、宣传天府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成都的风土人情。工作室成立后,卢树盈不定期的开展公益课,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人热爱学习。她还挖掘本地文化,创作小剧本,进行参与式戏剧体验,让村民和游客都能参与到故事创作、演讲、表演中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2019年,她组建箭塔村书香屋 “妇女微家”,带领妇女儿童创作学习;2020年11月18日,卢树盈工作室获授中国首个“故事之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沙马拉毅为其工作室授牌;2020年还被四川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小组评选为“四川省2020年百姓学习之星”。
你看好哪位天府文化推广者,
今晚12点截止,快来投票!

目前,由成都天府文化杂志社主办,成都商报社承办,红星新闻、成都商报全媒体、天府文化全媒体传播支持的“2020-2021年度十大天府文化风尚人物评选活动”的投票已进入尾声,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对文化人物的聚焦,来复盘四川年度文化事件,表彰在本年度为四川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充分展示四川优秀文化发展成果,推动四川文化继续发展繁荣,继续扩大天府文化影响力。
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块、作家板块、文博板块、文创板块、以及短视频、电视及摄影等板块的29位提名者正在进行最后半天的火热角逐,你看好哪位天府文化推广者?快来投票!
投票通道将于今晚12点关闭
对你心目中的“十大天府文化人物”投上支持的一票。
【投票时间】
2021年3月25月-4月8日
【投票截止时间】
2021年4月8日24时
【榜单公布时间】
202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