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天府文化的“崇州诗情” 寒食节临摹《寒食帖》-书香成都-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书写天府文化的“崇州诗情” 寒食节临摹《寒食帖》

来源:今日崇州微信公众号

日期:2021年04月01日

   寒食帖临摹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寒食帖》
  作为中国传统的节庆,清明节前的寒食节以不动火、吃冷食的习俗而得名。4月1日,崇州市第四届《寒食帖》纪念活动暨“寒食杯”青少年书法大赛启动仪式在罨画池博物馆举行,广大书法爱好者和青少年们一同临摹苏轼所作、被誉为“三大行书”之一的《寒食帖》,传承源远的天府文化,书写独具魅力的“崇州诗情”。

  宋代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冈(今湖北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时,他触景生情、文由心起,挥毫泼墨、尽兴书写,创作了这幅珍贵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称为中国三大行书。

  《寒食帖》问世后为蜀州江原(今崇州市江源街道)人张浩所得,并请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题跋,在珠联璧合间成为“绝代之珍”。后来,这幅作品被张浩收藏于江源张家老屋。所以,崇州先贤张浩是《寒食帖》收藏第一人,《寒食帖》收藏的第一站正是崇州。而《寒食帖》在随后的岁月中辗转离开崇州,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次活动以“千秋翰墨·崇州首藏”为主题,旨在传承天府文化、 再现唐风宋韵,纪念崇州人张浩首藏苏东坡寒食帖、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2018年以来,崇州每年都会《寒食帖》纪念活动,缅怀崇州先贤,弘扬天府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活动现场,青少年们身着汉服,临摹《寒食帖》和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词,共同传承文化、诵读经典。同时,在复刻唐宋风格的庭院中,崇州古诗词爱好者以情景短剧的方式,再现了苏轼创作《寒食帖》、黄庭坚题跋、张浩珍藏《寒食帖》等场景,并现场展示了宋代“雅生活”方式,红袖煮茶、池边抚琴、林中对弈,再加上清明时节的青团、撒子、糕点等美食,唐宋风韵引人流连。

  临摹寒食帖、传承中华文化,这些习俗见证了崇州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对经典篇章的热爱。千年的风雨,纵使芳华与年华同老,岁月和时光共去,崇州人在《寒食贴》的笔触临摹中,继承着“风送花香入酒卮”的雅韵,纪念着“寒食一贴真名士”的风骨,也书写着“罨画崇州”的山水画卷。

  今年的纪念活动,在起于唐、兴于宋的罨画池举办。这里也曾留下墨宝与诗篇的陆游、杜甫、高适等,与苏轼“深交”已久,为罨画池平添一抹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