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课堂”助力都江堰智慧治理城市建设

 

今年以来,都江堰市应急管理局立足于“三遗”之城优势,积极把保护自然、敬畏自然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贯穿于应急管理全过程,积极建立健全城市安全风险防范体系,联合推进“应急课堂”品牌创建,为防灾减灾救灾志愿服务书写了都江堰应急篇章。

 

 

 

“防灾减灾”为重点,突出志愿服务特色。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结合防震减灾、防汛减灾、地灾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创新应急管理工作,积极向公众传播防灾减灾意识。探索推出了“应急课堂 ”品牌,组建了1500余人的五叶草志愿者、15人的应急科普老师团队,先后投入61万元做好防震、防汛、防地灾、防火“四防行动”,积极完善教材开发、课程设置、文创研发、基地建设“四个配套”,常态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学校等“七进活动”,努力当好应急管理的先锋、防震减灾的示范、专业化志愿服务的典型。

 

 

 

“五化联动”为载体,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常态化推进,在国际防灾减灾日等时间节点,每月至少开展2次以上主题活动。长效化运作,从提高广大群众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目的出发,既考虑当前群众需要,又兼顾社会发展长远需要。协同化实施,积极协调宣传、科技、教育、应急等系统单位,整合基地和人才资源,联合开展服务活动。信息化联通,加强信息开发,每月至少发送微信2期以上、在媒体播放防灾减灾活动成果4次以上。特色化引领,积极探索应急管理与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志愿服务互动融合实施经验。联动20家单位组建应急先锋党建联盟,先后开展4次应急先锋主题党课,努力在成都市乃至全省打造志愿服务应急特色品牌。

 

“三个需求”为导向,夯实志愿服务基础。为满足社会、学校、个人安全需求,设置了《我身边的地质现象》《地震时如何第一时间科学避震》等课程,编写了《防灾减灾使用手册》《向往美好生活》等宣传资料和应急科普体验手册。与科学出版社成都分社、西华大学、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等10余所院校和单位建立了科普教育等合作关系,打造了龙池南岳、虹口深溪沟等防灾减灾教育体验线路,联动建成了永丰学校、龙池南岳社区等8个志愿服务基地、制定了4条志愿服务路线、形成了10门应急课堂课程、制作了12种防灾减灾文化产品,努力让更多的群众变成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的宣传员和实践者。

 

“三个创优”为目标,彰显志愿服务成效。积极在志愿服务、科普教育、团队建设三个方面争先创优,开展了“自然灾害联合巡查体验活动”“防灾减灾地震台站监测体验活动”“防灾减灾应急科普主题活动”“三大系列活动”12次,组织开展五叶草志愿者队伍培训5次,在人民网、新华网、国际在线、四川应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余次。与市文体旅局合作共建都江堰地震遗迹陈列馆,把“应急课堂”阵地延伸到12个地震监测台站、443个地灾(山洪)隐患点位、地震陈列馆和基层一线,加快提高广大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为都江堰市构建“五大新城”、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新样板提供应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