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怎么领?”
11月20日下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航空港校区学校食堂前,许多路过的同学都被一个萌萌哒的展位吸引,纷纷驻足……这是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成都志愿者网(APP)承办的“成都善·平凡之善——寻找身边的成都温度”2020城市公益宣传系列活动之“‘平凡之善’进高校”活动。
在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软件工程分会10名志愿者的引领下,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在朋友圈分享打卡“平凡之善”的照片,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故事,注册成都志愿者……
“成都善·平凡之善”聚焦发生成都的温暖故事,为每一个“平凡之善”故事的主人翁、发现者、传播者颁发定制的“平凡之善”天府通卡,鼓励成都人的善行义举。成都高校是“平凡之善”的重要推荐点,为挖掘校园里更多的凡人善举,“成都善·平凡之善”走进高校,开展多样互动活动,与高校学子一起,感受成都这座城的温暖,共话留在成都的理由。
成都温暖
尽在生活小细节
在活动现场,提起“身边的温暖故事”,不少同学都深有感触,他们纷纷在成都志愿者视频号上留言,或现场分享展示,将自己遇见的善意传递。
同样来自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的左佳灵同学和陈杰同学,都分享了自己在外出行时遇到的温暖故事。
左佳灵说,去年大一返校的时候,她一个人坐火车,由于没有抢到座票,只好买了站票,还是晚上的火车。上车后,她站在一个陌生男子旁边,当时车里人很多,她站得很累,也很不舒服。过了一会,那个陌生男子找她搭话,他要出去活动下透透气,让她坐下休息。一开始,左佳灵不知所以,直到那个陌生男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去,且每次出去都很久,她才反应过来,别人是用这种方式,让她能休息一下。左佳灵说:“当时因为不好意思,没有对他说一声谢谢,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是特别温暖。”
陈杰同学则分享了她在公交车上看到的温暖一幕。10月31日下午4时许,她买完鞋,乘坐160路公交车,从女鞋之都公交站回学校。在鞋都南二路公交站,上来了一名妇女,身后跟着一个7、8岁的小女孩,右手握着一辆小推车,左手还抱了1岁多的小男孩。上车后,小女孩挨着一个拄拐杖的老婆婆,坐在进门边的座椅上。陈杰说,当时车上空位很多,但160路是那种迷你公交,进门处的座椅只有两排,可能是为了照看小女孩,妇女就拉着车、抱着娃站在旁边。
老婆婆见状,支起拐杖给妇女让座。
“你坐嘛,我几个站就下了。”
“不不不,你坐,我也只有几个站。”
陈杰说,两人相互谦让时,她明显感觉到司机降低了车速。后来过了3、4个站,婆婆要下车了,司机专门对婆婆说:“阿姨,你慢一点。”婆婆回头向司机示意后下了车。
陈杰说,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她能从中感受到成都人的温暖,“成都温暖,就在于生活的细节之处。”
传递温暖
注册成都志愿者
在活动现场,还有100多名同学关注成都志愿者微信公众号,现场注册成为成都志愿者。
学校青志协软件工程分会主席,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大三的学生蒲林说,学校一直都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每个学院每个月至少都会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而且,每个学院除了成立学校青志协分会以外,还有不少由同学们自己组织,针对留守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志愿服务组织。另外,学校针对每个同学设立,与奖学金评定挂钩的德育分,其中专门有5分,就是志愿服务考核指标。 平凡之善 走进高校 不见不散 快来报到 我们也欢迎更多成都高校,加入“成都善·平凡之善”,成为线下推荐点,将校园里的温暖善举告诉我们,传播校园正能量。 参与方式: 028-86007329张老师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成都志愿者网记者 罗昊 摄影:张美璐 视频:付俊豪 编辑:罗昊 副主编:刘奕 主编:钟蓓